中国水龙是龙吗?
水是生命之源,也是中华民族象征——“龙”诞生的原始元素之一。 在我国古代,“龙”文化相当盛行,无论官方还是民间,都常以“龙”自居。 《礼记·礼运》有云:“鳞虫之属,龙为之长。” 东汉许慎著《说文解字》载:“龙,鳞虫之长,能幽能明,能细能巨,能短能长。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潜渊。” 可见,我们的祖先认为龙是一种能够变化万千的神异动物。
那么,如此神奇的“龙”到底是以什么为原型创制而来呢?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字典——西汉司马迁撰写的《史记·夏本纪》给出答案:“禹父鲧之父颛顼,生于若水……其貌如熊,背若牛,虎爪,大耳,人面,珥两青蛇。” 没错,这“虎背、熊腰、蛇眼、牛鼻”的形象正是上古先民对水中生物的集合体认知。
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人们已经能够对龙的具体形象进行描述了。 诸如:“有蛟龙,有螭龙,有虺蜴龙……”(战国楚简《庄子·天下》) “白龙,身长四丈,高丈二,尾四尺”(战国楚简《荀子·劝学》)
在山西侯马出土的晋国青铜器上还铸有龙的图案,这些龙的形状均为:“张口翘鼻、双角、鬃毛、鱼鳞、三爪……” 和现代汉语里“龙”字的字形相近。 这应该是早期“龙”的字形演变结果。 可以推测,古人创造这个字的时候,正是基于以上对“龙”的外部形态的直观印象。 而非来源于某个具体的特定物种。 “龙”可以理解为众多水生爬行动物的泛称。
随着时代演变,“龙”的形象变得越来越抽象,最终成了今天的“生肖龙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