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宠物耐低温?
首先,从对温度敏感的器官来分析。大部分哺乳动物(包括我们人类在内)的体温调节机制是下丘脑体温中枢通过自主神经调节方式控制肌肉(主要是骨骼肌)产热和散热,使得机体维持在正常体温范围内。其中寒战反射是重要的生理性保护反应,由寒战反射引起的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热量占机体发热总量的60%以上;寒冷时皮肤颜色会变为紫红色,这是由于毛细血管扩张,血液稀释,组织液浓度降低,细胞通透性增加,钠离子等电解质进入组织间隙引起的,属于非特异性保护作用;在低温环境下,人体还会减少排汗,以及降低基础代谢率和能量消耗以维持体温。这些都属于主动适应,生物体通过自身努力能够改变的部分。
被动适应包括皮肤厚度的增加、脂肪储备量的提高、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升高,以增加散热量,降低代谢率来对抗寒冷。肾上腺素的分泌也会受到冷刺激而增加,引起骨骼肌、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广泛血管收缩,导致代谢率上升。 在以上这些器官中,除了大脑外,其他器官对于温度都是敏感并且具有较强适应性。
接下来,我们从抗寒能力强的物种来分析。已知在自然界中,寒冷环境下的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以鸟类为代表的恒温动物,此类动物的体温是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;另一类是以爬行动物为主的不恒温动物,其体温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。 鸟类身体中有着完整的产热和散热结构,如鸟类的羽毛分为羽干、羽茎、羽尾三部分,其中羽尾又可分为正羽及饰羽,而这些不同部位的羽毛有着不同的保温作用。例如,正羽覆盖在体表的主要部位,其毛干直径较大,约1毫米左右,内含空腔,能储存空气,因此有极好的保温作用;而饰羽则主要分布在尾部、羽轴两侧及脸颊等部位,其正羽特化形成绒髯或者耳羽,并且没有空腔,因此保温效果不及正羽。
除羽毛外,鸟类还有特殊的隔热保温器官——鼻道膜。鸟类有两个鼻孔,每个鼻孔都由鼻道构成,而鼻道膜就是覆盖在两个鼻孔内的薄膜,这不仅可以防止鼻腔内吸入过多灰尘,同时也是保温防热的结构。 有这些结构,再加上鸟类肌肉发达,产热充分,所以一般来说,鸟类都不怎么需要添加额外的保暖设施就能在寒冷环境中正常生活。
相比之下,爬行类动物因为肌肉不发达,且不具备完善的产热与散热结构,抗寒能力就要差很多,必须依靠额外增加保暖设备才能安全过冬。